English移动版
文献资源
服务支持
知识服务
互动交流
关于本馆

【讲座回顾】《道德经》的哲学智慧
时间:2023-11-17 08:31:24     点击次数:

2023年11月5日下午,由图书馆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联合主办、图书馆常青藤读者协会协办的山谷金声•学术讲座第24期暨南国北师哲学论坛爱智园讲座系列第13期“《道德经》的哲学智慧”在乐育楼C204成功举行。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章伟文教授围绕本体论、政治哲学、境界与修养论以及认识论四个主题,讲述了《道德经》的哲学智慧。



首先,章伟文教授围绕《道德经》“尊道贵德”的原因、内涵与实践,对其本体论思想展开了陈述。第一,章伟文教授通过援引《道德经》中相关材料,通过“道本原论”与“道本体论”,阐述了其“尊道贵德”的原因,他认为,道之所以为尊、德之所以为贵,不是因为道德自身对万物有一种权威和命令,而是因为道德作为人和万物所秉之天性,实质上规定了人和万物生存与生活之法则。第二,章伟文教授通过“为何尊道贵德”引出了对“如何尊道贵德”(即“道法自然”)的讨论,他指出,“自然”不是一个实体词,而是一个状词。道之所以玄妙广大而无所不包,是因为它能够因任万有之性而随处成就之;人“法道自然”,也应当消解其有为之偏弊,不要把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与他物,因任自然,使得人、物各自“归根”,自成其性。第三,关于“尊道贵德”的实践,章伟文教授援引了《道德经》有关文明、制度与名分的观点,讲述了《道德经》中“尊道贵德”即是用“道”的自然原则来矫治社会伦理的失序与文明对人性的割裂,以实现人的本真存在。


其次,章伟文教授围绕“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与“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讲述了《道德经》政治哲学。第一,章伟文教授援引相关材料,从理论依据与内涵两个方面阐述了“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关于其理论依据,章伟文教授指出,《道德经》强调天道是自然的、无为的,故人道也应当效法天道,做到自然、无为。因而,在《道德经》中,“无为而治”是整个人类实现这一理想价值目标的方式。关于其内涵,章伟文教授指出,《道德经》中的“无为”并非指无所作为,而是指不主观妄为。其“无为而治”,指的是具有上德的“圣人”在施政过程中,应当法天道自然之规律,以百姓的心意为准绳,顺乎人之性、物之理,使天下万物各得所治,且使得这一理念贯穿其化民、治国、用兵,取天下的方方面面。而不能仅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发布政令,或刻意造作经营,第二,章伟文教授通过对概念的解析,阐释了《道德经》“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所谓“小国”,并非是以形容词意指理想的国家就是规模小的国家,而是以动词意指“小其国事”——即国家通过道法自然,减少或消除对百姓生产生活造成影响的频繁异动。所谓“寡民”,不是指国家百姓人口稀少,而是要通过“无为之治”使得百姓寡欲、朴实无华,精神何乐。道家强调复归于自然,并非是要弃绝文明回到刀耕火种的生存状态,实质上是要把自然的精神和意义“整全的”保持在文明中,即“大制不割”。


再次,章伟文教授就《道德经》“上善若水”的境界论与“柔弱谦下”的修养论进行了精彩的讲述。第一,章伟文教授指出,“上善若水”的境界论是《道德经》通过反思当时社会环境的动荡与人性私欲的膨胀之间的联系所提出的一种理想人格。这种理想人格好比是水,具有善利万物,处下不争,因时利导,随时而行,仁爱万物,诚实守信等品性。“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第二,关于“柔弱谦下”的修养论,章伟文教授指出,道家认为,人的行为原则应该是“弱”或者“柔弱”的,也即“无为”、“自然”的,因为“柔弱胜刚强”。此外,《道德经》还以水和婴儿为喻,说明“守柔处下”的道德原则及其意义——通过排除主观妄为而回归自然,进而泯除人的虚妄价值,达到物我合一的自由境界。


最后,章伟文教授阐述了《道德经》“抱朴守真”与“静观玄览”的认识论。第一,章伟文教授点出了《道德经》中用来描述人与万物未经雕琢自然状态的“朴”,以及用来描述人与万物本身固有的本质与规定性的“真”,并由此引申指出,道家认为道德规范与价值准则的制定不能违背人的自然天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善的德行真诚无伪。并由以上观点进一步引申为《道德经》“静观玄览”的认知方式——人心在虚静的状态中,才能有“明”,即能够自然照物的真智慧,不以利害与之相靡、相撄,故可流行无碍,自然应物。“致虚极,守静笃……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本次讲座由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章伟文教授主讲,与谈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未来教育学院严春友教授,西安外事学院国学系主任张丰乾教授,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袁青副教授,主持人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吴祖松讲师。本次讲座加入与谈人发问、对话、交流的环节,现场气氛良好。本次讲座也纳入学校《形势政策课》传统文化系列中,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文字、图片: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国际中心 吴祖松)




  版权所有: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图书馆  Email: library@bnuzh.edu.cn  Tel:0756-3621250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党建工作 新生专栏 意见反馈